第二十章 表达喜欢和认可

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样子是父母喜欢的,包括相貌、聪明程度、个人能力、取得的成绩等,都是达到了父母心中期待的样子的。

有一个场景,特别能反映那些满足了孩子需要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在上幼儿园时期,当孩子从幼儿园出来时,他会快速地用眼光搜索接他的父母。当看到父母时,从父母的脸上,他看到满脸的欢喜、喜悦,他快速地冲向父母,父母也高兴地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什么都没有说,仅仅是父母脸上的表情,就传达了一个信息给孩子:我喜欢你,看见你就高兴、幸福。

这时孩子得到的喜欢,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他自己,这与无条件的爱有一些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孩子会是自信的,会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好的,无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

这种深入骨子里的自信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拥有阳光、开朗的性格特征,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会相信自己是受人喜欢的。因此,他们往往敢于结交他人,在人际关系中也敢于提出要求。

而那些看见孩子时经常阴着脸,或目光根本不在孩子身上的人,他们的孩子就得不到这种仅仅因为是他们的孩子就被喜欢的体验。这些孩子就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他人的目光,形成爱表现自己、说话夸张等特点。

这样的父母养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回避一切可以接触他人的机会,比如有的人除了工作和家人,基本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这样可以避免体验到不被喜欢的感受。

在做法上,这两种人完全相反,但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是自卑的、敏感的、特别在意别人评价的。

可以说,孩子就像一棵树,一直在长高,但他不知道他要长到多高才是合适的,那个合适的高度标准似乎在父母那里。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肯定和认可,经常表现出喜欢的态度,他会知道自己的样子足够好了,已经达到了父母的期待,他会是自信的,长大后也不会想要向什么人来证明自己了,可能会更多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如果他没有得到那么多的肯定和认可,甚至得到的更多是否定和指责,他感觉到的是自己的样子还不够好,或者自己的成就和能力还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他就可能一生都用来向父母证明自己,成为一棵一直在努力长高的树。

人人都需要别人来确认自己的能力

有的孩子在学步期前后的一个时期,会喜欢跟大人玩一个游戏,就是拿一些东西放到大人手里,也许是一张纸巾,也许是一个玩具,然后用充满喜悦和期待的眼神看着大人,那意思是想告诉大人:

“看!我厉害吧!我可以拿东西了,我可以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了!”

对于一个一直坐在婴儿车里或躺在大人怀抱里的婴儿来讲,会走路,可以拿起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他内心的感觉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成就,他是非常喜悦和兴奋的。他的这份喜悦和成就,他希望大人可以看见,给予他确认。

此后的几年里,他发展出的各种能力,他都希望大人可以给予他确认。

这种确认就是告诉孩子:“是的,你是有能力的。”在得到这种确认之后,这些被确认的体验连同他们自己感觉得到的自己是有能力的感觉,都会被整合到孩子对自己的体验当中,形成自尊、自信的基础,也会有抗压能力和勇气。

但是,如果儿时这些被确认、认可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人就可能会持续一生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比如长大以后,喜欢夸大自己,挑战一些有高难度的事情,或者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对于别人的赞美特别渴望等。

不过,用一生去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那些向父母展示自己能力时被忽视的孩子才会有的特点,他们似乎是在努力地把那些目光不在他们身上的父母的目光吸引过来。

如果当孩子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能力时,父母不是忽视而是贬低和打压、嘲讽等,孩子因为感觉到了羞耻就可能再也不展示自己的能力了,会形成一种以后不再发展自己能力的人格特点。这也就是那些在不上学后基本就不再学习和发展自己能力的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们内心也想发展自己,但害怕展示自己能力时被嘲笑、打压、贬低,他们干脆就不再去尝试那些他们不擅长的事情,而这会严重制约他们的能力的发展。

他们和前者在表现形式上完全相反,如果说前者是在努力地向前冲,他们就是在极力地向后退缩。

所以,他们可能不会去挑战新的工作、技能,在事业上也往往会缺少大的成就。

并且,他们会讨厌前者,因为前者一直在做他们内心想做而不好意思做的事情。

也有一些感觉自己没达到父母心中标准的人,在建立亲密关系时,一定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爱人,形成择偶时的过于挑剔。

他们内心的逻辑似乎也依然是:你够好才证明我够好。之后的生活中,他们也往往会对爱人有较高期待,一旦爱人做不到,便会导致他们的否认、挑剔、指责等。

而这时常会让他们的爱人感觉到在他们眼里自己是多么地没能力、没价值、笨,甚至一无是处。这种感觉不好受,很多人在被挑剔时会反驳、解释,或者愤怒之后以牙还牙,这也常常导致亲密关系中充满了愤怒和冲突。

除了爱人,他们容易否定、指责、挑剔的还有孩子,而孩子在被这样对待之后,被喜欢和认可的需要也一样没有得到满足,等他们长大有了孩子后也很可能会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于是,这种否定、指责、挑剔人的特点就在家族中被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了下去,除非有人来中断这个代际传递过程。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种被认可、喜欢的需要,必须要由对自己重要的人来满足,在儿时就是父母等,是孩子最依赖和信任的人。另外,父母本身还要被孩子足够认可和尊重,即在一个足够好的人眼中我足够好。

如果孩子不认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和喜欢就降低了价值,孩子内心依然会渴望一个更好的重要他人来认可自己。

长大进入亲密关系后,这个重要的他人就是爱人。

具有以下任何一条特点,即有可能是缺少认可和肯定:

1.自卑;

2.喜欢夸大事实;

3.说话时用夸张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

4.喜欢挑剔、指责、贬低别人;

5.经常夸赞自己;

6.喜欢在人群中表现自己;

7.过于喜欢别人的赞美;

8.不敢挑战新事物、新技能,对那些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反感。

滋养自尊的方法

第一,接纳和理解。

对于那些喜欢表现自己、吹牛、有全能感的人,指出他们的这些特点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们感到羞耻、痛苦,对他们没有任何滋养作用。

他们需要的,首先是接纳和理解,因为这是他们内心在儿时留下的未被满足的需要,只有被理解、接纳,以及一定程度的满足,这些特点才会消失。

具体来说,除了他人对他们的认可会让他们得到一些满足外,他们在人生中也一定会遇到困难、挫折。当挫折出现时,他们实际上就触碰到了自己实际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他们会是沮丧的、失落的、挫败的。

在这个时刻,如果可以理解、共情到他们,让他们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和接纳,有助于他们慢慢接纳自己其实并不是全能的,而是能力、精力、时间都有限的平凡人,也就会逐渐放弃内心那种对无所不能的、完美的自己的追求。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是痛苦的,这些痛苦被理解了,他们就会更容易度过这个过程。

而对于那些不敢挑战新事物、新技能,表现出退缩的人来说,批评和指责他们退缩、不努力,不会让他们变得努力。因为他们退缩的原因正是对批评、指责、嘲笑的恐惧和回避。

想要滋养他们,也是需要接纳他们现在的样子,然后在他们那些仅有的做得好的一些事情上给予他们认可。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是有能力的,如果去做一些事情其实是有天赋的,就是给予他们鼓励。

比如对他们说:

你做饭做得那么好,如果去开个小饭店,生意肯定好。

你经常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一些细腻的感受,如果把这些写出来,对很多人会很有帮助。

慢慢地,那些潜藏于他们内心深处的对肯定、认可的渴望,也就是发展自己的本能动力就可能会按捺不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就有可能会想尝试着做一些挑战自己的事情。

这个时候,非常关键的是,无论他们做得如何,都给予接纳、理解与肯定,他们就会更加有信心发展自己。

时间久了,当他们感觉到无论他们表现如何都是被接纳的,也感觉到自己的确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能力时,也就会从退缩中走出来,大胆地发展自己了。

不过,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也可能会有反复,毕竟克服内心的恐惧与羞耻感不是一件说做就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关注新变化和成就。

渴望认可和喜欢的人,会非常期待别人的关注,也就是希望别人的注意力可以经常在他们身上。如果他们有一些变化,他们希望你可以看到,比如,穿了新衣服,做了新发型等,或者他们掌握了一个新技能、明白了一个新道理、刚了解到了一个新闻、阅读了一本新书,他们都希望你注意到。

表演型人格的人是把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这一点推到极致的人,他们说话有时像是话剧演员一样,既绘声绘色,又配合肢体动作,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吸引别人的目光。当然,这正是因为儿时缺少父母的关注导致的结果。

关注他们的一些新的变化,当他们有一些新的变化时及时地指出来,平时仔细地听他们讲话,可以让他们体验到你的眼中有他,你一直在关注着他,这样他们慢慢就不会那么努力地吸引你的目光了。

当然,如果他们有了一些成就,他们就更是希望得到关注和肯定,这个时候,除了关注和肯定以外,能共情到他们愉悦的心情,对他们是有滋养作用的。

例如:“这件事情做成功了,看到你很高兴,我也很为你高兴!”

让自己爱的人因为自己而高兴,甚至是自豪,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需要。

第三,肯定具体的品质。

毫无疑问,对于缺少喜欢和认可的人而言,肯定和认可他们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是能够滋养到他们的。

但需要注意,具有滋养性质的肯定和认可指向的一定要是他们真实具有的品质,夸大和虚假的肯定和认可,包括赞美是没有滋养作用的,甚至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一种虚假的自我印象。

就像一些人具有的全能感,会让他们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会带给他们很多麻烦和困难的。因为他们总是去尝试那些严重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事情,而这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伤害。比如投资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能力做的项目,就完全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那些笼统的夸奖和赞美之词,对方也许会觉得你是一种不走心的说话技术而已,比如“你太棒了”“你真是太厉害了”一类的语言,因为这些只是给对方一种他很好的感觉,但具体好在哪里呢?不具体就不容易被相信进而变成他自己对自己的真实的感觉。

这就像对一棵树说“你真是太高了”一样,树只是知道自己高,但具体有多高呢?树心里还是没底的。

所以,肯定和认可的语言一定是要言之有物的,要具体而真实,并且指向的通常都是对方的品质。

比如:

你居然完成了一个5 0 0 0片的拼图,真是太有耐心了;

用西红柿汤下面条,味道非常好喝,你真是太有创意了;

你居然可以想到把门卸了沙发就可以进来了,真是会想办法;

等等。

邀请对方滋养自己自尊的方法

第一,如果你感觉自己对别人的夸奖、认可有较强的渴望,或者比较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可以这样邀请你的爱人来滋养你。

“亲爱的,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别人夸我、认可我,这可能跟我儿时得到的认可不够是有关系的,如果可以的话,你以后可以多肯定肯定我,不过要是真的我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时再肯定,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等我的需要被满足得差不多了,我对别人的夸奖、认可,就没有那么介意了。”

第二,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有不敢挑战新事物、新技能的特点,可以这样邀请你的爱人来滋养你。

“亲爱的,可能是我小时候想表现自己时总是被打压、否定、嘲笑的原因,我一直不太敢于挑战一些新的事物、新的技能,可能是害怕被再次打压、否定、嘲笑。如果我以后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或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请你一定要接纳我。即便我做得不好,也别否定、嘲笑我,不然我就又不敢尝试了。可以吗?

“相反,如果你觉得我有做得好的话,也可以多肯定肯定那些你觉得我做得好的地方,这会让我更敢于挑战自己。”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